±5m:2023.space.com
互动
扫描并参与构建我们共同的±5m: 2023。
点击「上传我的±5m」
一起完成「AR史」的描绘!
你可以使用3D scanner软件扫描你当下的生活空间,
或者只是一个角落,又或者只是颜杰的花、王姐的浴缸那样,
记录当下生活中重要的空间要素即可。
这可能需要你正在使用美国苹果公司的Pro系列产品,点击查看是否支持你的设备。
如果不便,或者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
只要你仍然愿意分享,
我同样期待着收到照片或者视频。
我们不会被技术和媒介限制交流。
我将每周更新一次主页上的《±5m: 2023》AR模型,
或许我们将建造一座交错的“附近”之城!
我将用尽我的所有努力保证信息安全和匿名性。
一旦出现不妥的信息,
请及时联系我。
此外,容许我啰嗦。
你完全可以不参与这一互动,
但我衷心地期待着XR进入我们的生活。
或许,我们可以更多尝试使用XR技术,
用来描述物品和空间。
你的±5m: 2023,完全可以发给你在意的人
你们可以一起在另一种R(eality)中相会。
(对于苹果用户而言,使用airdrop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传输usdz.文件)
(在iMessage, Safari和文件APP内使用 AR Quick Look功能即可体验)
一凡

尾声
鸣谢
再会
欣怡,在我父母并不愿意投资这一项目时,借给我能够支持3D扫描的iPad
雷子,借给我录定机位视频的相机,虽然后来发现不大清晰
大洋彼岸的艺术家/教授们,你们总是鼓励我“dream big”
所有接受我访谈、拍摄、扫描的朋友们,
你们的故事和“家”,让我无条件地共鸣着。
TA们多是我的朋友。
在现实的、虚拟的、历史的、当下的空间中,
认识的朋友。
按照约定,这些朋友或许采用了化名。
我的记录也可能采用了定性研究写作中的信息平移法。
还要特别感谢飞书,你们的免费转录服务是社科学生的宝藏,
即使再热爱故事,我们总是很难记得故事的所有细节。
我受到了何志森和项飙等人实验的“看见最初500米”工作坊的影响。
最近看到这个项目停办了。
向他们致敬。
这个作品是从我的“附近”出发的城市民族志。
它起源于我对成长历程中不断变化居住环境与生活状态的反思。
沱江旁泥泞的南方村庄
父母工作关系衍生组成的子弟社区
15岁每周150元的周末独居与看电视到凌晨五点
宽敞到可以玩各种青春期游戏的潮热宿舍
有时亲近有时陌生有时舒适有时忍耐的中关村栖息地
总是被我强调有“后花园”和“约X都不会被发现”的美国早春
……
我想,武断地,
空间养成了我和我们。
这个作品不可否认地带有太多的局限性。
但这些东西真实地出现在“我”的周遭。
空间把我们组织到一起,又把我们分隔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
“常人”
“本来”
“个案”
“生活空间”
“生命感受”
“口述史一般‘AR史’的野心”
“2023年的人类”
是我对自己想法的概括。
这是《±5m: 2023》的结尾。
谨祝生活愉快。
请总是联系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
李一凡
Doriss-HD
